图:嘉宾言论重点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以视像形式在亚洲金融论坛上致辞时表示,随着内地持续发展,本港金融市场有庞大机遇,本港会发展离岸人民币生态,持续建立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他指,未来香港会采取一系列工作,如进一步建立离岸人民币流动资金池,增加人民币使用方式,包括在股票、债券、贷款及其他人民币证券产品。他预期,将有更多中概股回归,本港将会完善二次上市机制,提升对中概股的吸引力。
陈茂波于论坛上提到,内地企业现时面对着美国监管问题,预期将有更多中概股来港,港交所将改善二次上市机制,降低门槛,提升对中概股的吸引力。他续称,跨境理财通为金融及专业服务带来机遇,市场反应良好,现时与内地紧密合作,将考虑扩大计划的深度及广度。他指,去年沪深港通日均成交额增加32%,海外机构透过债券通北向通等方式,截至去年底持有逾3.9万亿元人币内地债券。
测试数字人币跨境支付
他又提到,将会与人民银行就数字货币方面扩大合作,金管局已与人行积极测试使用数字人民币作跨境支付,下一阶段的技术性测试包括扩大香港银行的参与,及通过“转数快”增值数字人民币钱包,以发展安全、方便的跨境零售支付。
陈茂波表示,实施香港国安法让社会及经济回复秩序及稳定,并且完善选举制度,可让香港聚焦未来发展。他又指,在中美紧张局势下,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双循环战略,认为香港可作出贡献及从中受惠。他坦言,本港两大议题困扰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经济多样性和土地房屋短缺,去年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规划,创新科技亦是本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内地加大与香港互联互通及人民币的使用外,绿色金融亦是香港未来发展重点。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亦提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目标,准备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或之前实现碳中和。而香港政府亦在今年10月公布《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定出一些进取的减碳排放策略和措施,力争在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减半、在2050年前达至碳中和。
绿色金融蕴藏庞大机遇
金融发展局主席李律仁出席同一论坛时指,内地设下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内地将于未来30年投资15万亿元人民币在绿色项目上,当中估计75%资金是来自私人投资,本港可在当中寻找机遇。他续称,香港于2018年开始推出政府绿色债券计划,未来五年更可以发行总值大约1755亿元的绿色债券,并可能扩至零售投资者都可投资。
翻查资料,港府已成功发行超过70亿美元等值,以环球机构投资者为对象的绿色债券,涉足美元、欧元及人民币,并涵盖多个年期,深受环球投资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