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RCEP正式生效,有助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图为上海洋山港。
随着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1日生效,福建RCEP的“空气”愈发浓烈。2021年12月27日,福建省侨办等单位在福建石狮市举办“2021年RCEP青年侨商创新创业峰会”,现场气氛热烈。福建省兴克体育用品公司董事长、港商蔡荣达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兴奋表示:“公司向RCEP成员国的出口量占海外市场约30%,协定生效后,出口RCEP成员国逾九成的货物将最终零关税,可极大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
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相比,港商在内地经过历练,面对国家的进一步开放显得更加从容。RCEP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将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增长,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协定中关税削减、原产地累积规则、负面清单方式等条款将从贸易、投资、规模经济、产业、竞争、国际合作等,带来政策红利。香港贸易发展局福建代表处代表赵启荣认为,香港在上述方面大有可为,港商亦可“跟着掘金”。
蔡荣达透露,今年1月公司出口往RCEP成员国的订单已经明显增长,预计全年有关出口量占比进一步提升。
跨境电商活跃 港商创业淘金
谈及RCEP的实惠,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表示:“RCEP共20章,14000多页,其中最根本就是降税。在RCEP生效首年,中国向日本出口55.5%的产品降为零关税,中国从日本进口24.9%产品也将零关税。”这让诸多港商心动。
港商、金鹰(福建)印刷董事长杨国强向《大公报》记者透露,高端印刷机械一直以德国和日本为主。RCEP生效后,将让印刷企业采购日本印刷设备成本降低,在内地环保等严格要求下,企业转型升级意愿得以提升。他又说:“我们原来业务板块以欧美为主,随着协定生效,RCEP成员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会拓展新市场订单。”
从去年开始,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去年首11个月,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按年增长30%,较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多410亿美元,令港商看好区域发展潜力。许宁宁强调,产业合作是区域合作的重要抓手,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即为对接RCEP成员国产业合作而成立,至今已进行对接合作机制和商务渠道建设,在协定生效后尽快落实产业合作推进。
港青小陈与菲律宾华裔合作成立的一家供应链公司,主力做东南亚目前最火的两大电商平台虾皮和Lazada。“这是电商的另一个风口,或许不能像内地电商爆点多、空间大,但是为一个不错的赛道。”小陈形容,自己的公司是微型跨国企业,是电商平台的平台,可帮助内地制造业企业及产品走向RCEP其他成员国,尤其是东盟,“东南亚的电商仓储,不像欧美有亚马逊,内地有淘宝或京东这类全域畅通的平台,便需要我们这样的供应链环节,这也是我们生存的空间。”
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一直关注RCEP的进展。产业涉及国际贸易、投资、供应链管理和国际物流综合服务等方面的卢锦钦,尤为看好RCEP的服务业开放内容。“协定内容涉及的服务业,开放领域很广,比如金融、管理、咨询、法务、电商等,港商港企可饮头啖汤,有很大的机遇。”
捕捉供应链缺口商机
许宁宁认为,中国被美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大格局不变的前提下,中国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发生了变化,“当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受到的阻碍大、掣肘多之时,RCEP成员国之间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可互补,提供修补空间。”RCEP的生效,是中国以双赢的方式,将产业链、供应链外延,化解挑战、确保安全,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里程碑。这有如原来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而如今把鸡蛋分散到各处,并帮助得到鸡蛋的人孵化出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