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VR及AR是一种让人投入元宇宙的技术。
有关元宇宙概念众说纷纭,有人会强调涉及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及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也有人强调其去中心化的应用;经济市场则重视另一个角度,关注部分元宇宙游戏刚以天价出售一幅虚拟地皮。到底元宇宙包涵了哪些要素?与现时我们上网娱乐有什么分别?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李惠利)资讯科技系系主任黄伯光告诉《大公报》记者,元宇宙目前只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存在不同说法。在他看来,元宇宙有几个特点:一是要有足够大,像宇宙一样有无限空间,让用家能够做想做的事;二是让用户具有沉浸式体验(视觉听觉等完全融入场境);三是创造了虚拟世界。
商业竞争 元宇宙不只一个
对于坊间大多数人将AR及VR视为元宇宙的必需品,黄伯光指出,若想拟造一个3D虚拟世界,VR及AR是目前最好的技术,除非有其他新技术的出现取代。不过,VR及AR只是一种让人投入元宇宙的技术,并不是元宇宙的本身,最重要还是沉浸式体验,例如有不同的娱乐提供,包括游戏、社交、音乐会等等。事实上,目前有一些热门元宇宙游戏,例如The Sandbox是不需要配置VR及AR,也能让用家投入其中。
目前,区块链、非同质化代币(NFT)以及加密货币等技术,都在元宇宙出现,问到元宇宙是否代表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黄伯光称,要从两方面去看,首先,建立元宇宙的发起人要让用家自行发挥,但是随着元宇宙的逐步成型,相信发起人亦会订立一些基本的规则,情况就如YouTube让用家各自创作影片,但同时设立了规则。其次,不同企业之间的元宇宙,日后可能会出现互相竞争,甚至设有排他性的规则,因此难以说元宇宙必定是去中心化。
目前,元宇宙的应用焦点主要落在一些游戏方面。据悉,早前新世界发展集团行政总裁郑志刚在区块链沙盒游戏The Sandbox,以500万美元购入一幅虚拟地皮。元宇宙是否仅局限于游戏领域?
虚拟演唱会 人人坐前排
黄伯光称,元宇宙是包括所有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活动,例如听音乐、旅游以及购物等,目前之所以由游戏所带动,是基于较易做到沉浸式体验。他以演唱会为例,在现实生活上,最前排的坐位最有直观感,可是座位有限,不是人人都能够买得到最前排的坐位。不过,在元宇宙当中,由于是虚拟世界,并不会受场地所限,想要提供多少最佳位置都可以由举办方设定。他相信,目前只是元宇宙概念实行的起点,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会有更多沉浸式体验出现。
元宇宙是提供一个沉浸式体验,而且希望大量人参与其中,意味对数据用量要求非常高。黄伯光表示,元宇宙不同于过往的互联网2.0,就是对储蓄量以及网速要求有大量提升,例如要求更低时延,以及更高质的图像。这有点像以往由伺服器到云端技术,最大的不同是储蓄及流量的大幅提升。他指出,元宇宙是在现有技术之上的一个进化,提供更佳体验,同时让更多人能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