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汉廸:国家鼎力支持 港创科机遇历来最好

2022-07-01 09:59:22作者:大公报记者 林静文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冼汉廸对国家的创新发展充满信心,期盼更多港青立足大湾区,开拓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香港创科发展,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机。”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科技创新界选委冼汉廸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说道,在国家赋予香港国际创科中心的巨大机遇下,特区政府可进一步加强创科生态环境建设,如提供灵活的政策,为创科产业提供更多资金、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引进海内外人才及降低创业成本等方面下功夫。
 
特区政府近年大力推动本港创科发展,加上疫情提升了社会对创科应用的接受程度,香港目前的创科环境可谓是史上最好。
 
冼汉廸建议,特区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可参考内地“先行先试”的做法,“对新技术不应以现有的思维及法律条文规限,在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允许‘先行先试’、‘让子弹飞一会’的包容性监管。”他认为,只有了解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当中问题,才能配合世界科研日新月异的发展。
 
特区政府宜领军带动投资
 
谈及香港创科发展的掣肘时,冼汉廸直言在于科研资金不足,且过度依赖公营机构,私人科研资金投入不足。他指出,国际社会一般以私营机构为创科的投资主力,私营资金成本效益通常较公营资金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集海量资金,若特区政府对本地科研采取更进取的投资策略,承担部分的出资风险,让一些有较高风险、投资者不想单独承担的科研项目,也有成功获得投资的机会,有助带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冼汉廸还建议,现时特区政府提供的创投基金,也多以跟投形式进行,且较投资伙伴出资比例较低,特区政府可研究放宽有关规定,提升出资比例甚至领投。香港在2018年推行上市制度改革,容许未有盈利或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资地。冼汉廸认为,应考虑扩大至其他创科领域,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
 
此外,特区政府为企业“合资格研发活动”的开支,提供额外税务扣减。冼汉廸称,对于未有盈利的初创企业来说,作用并不大,可参考国外模式,当一家企业当期没有盈利,可按特定比例且符合税例资格的研发支出取回现金,以此提升私人企业加强研发开支的推动力。
 
加强与深圳合作 互惠互利
 
另方面,随着深港合作不断深化,近年不少香港创科团队到湾区、尤其是深圳发展。冼汉廸称,在新时代下,需要将深港作为整体来考虑,例如过去只能在香港使用的创科资助计划,应允许在深圳使用,配合深圳市现有的支援产生叠加效应,强化对创科企业的支持。
 
针对深港两地创科支援政策信息流通的问题,冼汉廸提议,数码港、科学园、生产力促进局等公营机构,可以定期与深圳负责创新科技的部门联合举办简介会,向有意前往深圳发展的香港创科团队介绍深圳及下辖各区的帮扶措施,释除香港创科团队对在深圳发展的疑虑。
 
25年前,冼汉廸从美国史丹福大学毕业回港,在投行工作的12年间,他主导完成了几十项大型IPO和并购交易案;13年前,看中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潜力,他毅然放弃高薪厚职,回到祖籍深圳创业。如今,冼汉廸作为一名创业过来者、创科投资者,对国家未来的创新发展充满信心,期盼有更多的港青能与他一样,立足大湾区,开拓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吸引科技人才建议
 
特区政府可提供人才公寓、医疗保险津贴等
 
商界提供创科实习岗位
 
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培育,另校外持续进修机构可为现有创科人才提供新技术知识培训
 
责任编辑:宫锡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