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谢邱安仪称,个人游扩阔了零售市场,为业界带来超过10年的黄金期。\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在这25年里,本港零售业受惠个人游计划,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总销货价值翻了两番。不过,香港零售业协会主席谢邱安仪也清醒地注意到,租金高昂、人手短缺一直是零售业的大难题,但只要企业管理者学会心态变转,更好融入大湾区市场,并发展跨境电商,她深信本港零售业可迎来下一个黄金阶段。
回顾过去25年,谢邱安仪指出,零售业曾遇上诸多危机,先是1997年7月引发的亚洲金融风暴,抹走了回归的消费刺激,1998年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按年急跌16.7%,只有1956.75亿元。好不容易捱过金融风暴,又经历2000年科网股爆破、2001年美国911事件。
谢邱安仪表示,香港零售业以往靠本地市场为主,直至2003年“沙士”来袭打击零售市道,幸获中央出手扶持,实施港澳个人游政策,为零售业带来雨露甘霖。
受惠个人游销货值十年翻两番
“全港只有700万消费人口,无疑,个人游政策扩阔了整个零售市场。”谢邱安仪指出,当时香港零售业迎来超过10年的黄金期,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几近翻两番,由2003年的1728.63亿元,增至2013年的4944.51亿元。
其后市场再出现重大难关,拖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出现负增长。“虽然整体环境不特别好,但最少落差也不算太大。”谢邱安仪直言,一场新冠疫情令本港整个零售业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亦凸显了业界一直存在的三大难题。
政府统计处资料显示,自2000年起,访港旅客直接旅游消费一直维持增长趋势,为占有极佳的店舖位置,零售商不惜高价抢舖,令租金高昂成为零售业面对的首要问题。
须双轨发展本地客与旅客市场
“零售业界的成本已经超负荷,是要‘流着血’经营。”谢邱安仪指出,过去两年疫情影响下,租金有所回落,可惜仍远远不及生意下滑的速度。她续说,零售业以往过于侧重访港旅客,不过,经过疫情的洗礼,本港零售业深明要本地客与旅客双轨发展,双边巩固客源。
此外,人手不足是零售业另一难题,谢邱安仪表示,早年已留意到这个问题,近2年至3年情况更加严重。她直言,第五波疫情爆发前零售业原本有望见到曙光,可是人手短缺的问题浮现,部分同业在第五波疫情前因开工不足,而被迫转行,形容“即使零售业好转,有生意也不够人手。”
第三个难题是,零售业员工成本趋升,各个零售商都以高薪留人、抢人,在生意未回复、租金未跌够之时,经营成本已把行业拖垮。
“香港是自由市场,租金向上是反映市场需求,但如果情况失控,当局是否需要协调呢?”谢邱安仪认为,为香港走得更远及市场健康发展,当局需要介入,以压抑过猛的租金升势。
谢邱安仪直言,以往急促增长的零售业出现回调是正常的,毕竟现今的经济环境面对多方因素影响,难以重回2003年后出现的零售业高峰。但她深信,零售业只要没有故步自封,趁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更好融入大湾区市场,发展跨境电商,以扩阔思想和视野,必定能迈向下一个黄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