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建民指,预期生产线以智能化和技术提升后,产能有望提升8至10倍。
不少厂家在港设厂一直面对土地少、工资高的问题。Transform为本地硷性健康饮用水的生产商,该公司总经理骆建民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位于荃湾的厂房一直面对产能问题,而且传统生产线依赖员工的经验来监控品质及操作系统,缺乏前瞻性预视及数据分析,但经过生产力促进局评估及进行厂房布局,他预期生产线得以智能化和技术提升之后,新厂房预计今年底投产,产能有望提升8至10倍。
地少人多一直是困扰香港的问题,作为厂家当中的感受更深,「回港筹组厂房初期就遇到土地问题,由于生产瓶装水产能最为重要,要有足够地方放置机器,又要有空间存货,在香港寸金尺土的地方找一个正式的食物生产厂房并不容易,于是我就将位于荃湾用作经营织布生产线的厂房,改建为生产硷性饮用水的厂房。」
实时数据监控生产流程
骆建民坦言,荃湾第一期的厂房至今已用了8年,产能早已不胜负荷,「过去我们也不敢落太多广告,即使有新产品也未有大肆宣传,因为怕订单太多厂房生产唔切,所以一直希望解决产能问题。」他进一步指出,去年9月经朋友引见生产力促进局相关人员来到水厂参观,加上公司正筹备新产品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水和新生产线,透过生产力促进局的协助,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生产力及解决产能问题,度身打造了一条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线,透过设置实时数据可视化系统以监控生产流程,确保产品安全及可溯源性。同时,厂房营运资料数据化,可用作分析及建立预测性维护,避免意外故障停机所招致的损失。
拟开拓更多高需求市场
生产线得以智能化和技术提升后,骆建民预期荃湾第二期厂房可于今年底营运,如筹备过程顺利最快可以9月投产。他预期智能生产线将大大提升效率及产能,预计由现时每小时生产2,000瓶,大幅提升至每小时生产1.4万瓶,人手方面亦由过往20人,缩减到10至12人就足够。
目前,Transform的硷性健康饮用水以网上销售为主,「在香港我们以家庭客为主,通常家庭会一箱箱订,所以客源较为稳定,如在超市上架,上架费会较为昂贵。」过去因为产能做成局限,产品未能开拓其他高需求市场,骆建民称待日后产能得以提升之后,就会开拓更多市场,目前主要市场为内地、澳门和出口至东南亚,当中内地以高铁和超市销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