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李咏怡认为,把粤丰环保由民营企业变为上市公司,过程艰辛。
今次女企业家分享职场成功心得的受访者,是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粤丰环保(01381)主席李咏怡(Loretta)。发电厂往往予人粗犷、男性密集的行业,惟她坚持不放弃,关关难过关关过,把公司由籍籍无名,成功带到上市。\大公报记者 李洁仪
李咏怡于1997年大学毕业后加盟粤丰环保,公司原先经营重油贸易,主要把由东南亚进口的重油,供应予内地发电厂使用,到2000年转型发展更多环保业务。其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2014年底安排上市,正是李咏怡事业生涯中最痛苦一仗。
每年业绩须达标 经营压力大
“通俗点说,以往(粤丰环保)是民营企业,不存在‘跑数’,但上市后便得向公众、股东交代,每年也有业绩指标,压力可大。”李咏怡表示,在上市过程中需要克服不少困难,例如披露细节、理顺公司法规等。
这边厢忙于筹备上市文件,那边厢疯狂进行上市前路演,向投资者解说行业发展及公司前景。李咏怡笑言,投资者初期跟她见面也大为惊讶,皆因大家心目中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往往是由男性主导。
“他们(投资者)不约而同以为,我只是负责公司IR(投资者关系管理)职位。”李咏怡称,大家认为垃圾焚烧发电应该是属于技术性男士的行业,当大家知道她是主席时,大感愕然。
邀学生参观 认识垃圾焚化
“确实,在个别人士眼中,或多或少会质疑职场女性的能力。”李咏怡认为,随着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提升,加上社会不断推广ESG(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现今女性在职场的地位已显着提高,“现在的社会已不同于30至40年前,什么男性才是家庭经济支柱,这情况已很少见,普遍女性在家庭或多或少也有经济贡献。”
粤丰环保旗下有35个内地垃圾焚烧项目,在疫情爆发前,李咏怡几近每个星期都会带同投资者走访内地厂房,亦会安排香港的学校团体参观。她直言:“大家以为垃圾焚烧定必臭气熏天,但我依旧穿着行政套装、高跟鞋,陪同投资者参观。”
李咏怡提到,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一切只能靠“不放弃”。她指,公司第一间厂房主要采用燃煤,惟煤价波动造成较大压力;第二间厂房开始采用新工艺,甚至到第三间厂房进行技术性改造。
每个厂房项目由零到落成,繁复的细节令人咋舌,李咏怡表示,曾有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环保团体、居民反对,项目胶着数年之久。她指出:“No pain no gain(没有付出便没有收获),需要克服多重障碍和困难,才能走到成功的一步。”
为下一代贡献 辛苦也值得
“当初开始垃圾焚烧发电并不容易,毕竟当时这个行业太新。”李咏怡表示,抱着“坚持做认为该做的事情”的信念,认为垃圾焚烧发电是为下一代、社会作出贡献,因此,再难再辛苦,也不曾选择放弃,于她而言,“坚持做对的事情,只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