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彭一心原是执业律师,后来分别创立斯程教育与盛滙商铺基金。
明日便是“三八妇女节”,《大公报》特意邀请三位女企业家,一连三日分享在职场上的成功心得。其中,老牌建筑商亚洲联合基建(00711)创始人彭锦俊二女彭一心(Rita),由执业律师到两次创业(包括斯程教育、盛滙商铺基金),明白“世界没有完美”,只要做个多功能的人,即使是柔弱的女性,亦能闯出名堂。\大公报记者 李洁仪
彭一心在香港的传统学校完成中三课程后,便远赴美国展开人生另一段旅程。“当时拿着红白蓝大袋,超级Unstylish(不时尚),特别土气。”她忆述,当时年少无知跑到美国继续学业,所有事物都格外新鲜。
“坐巴士原来有好几十条路线,而且一天只得两班车,错过便要等5个小时。”彭一心表示,本着“Can Do Spirit”(做得到的精神),即使有很多不明白,遇到问题只能努力解决。
“记得第一次上课堂,大家唱着Beatles的《Lovely Rita》,我完全不懂反应,原来大家是欢迎我。”热爱数学、计算机科学的彭一心,亦在历史课程找到兴趣,更甚的是发现所有普通法(Common Law)体制,是由历史演变和建立出来。
“说话要大声 样子需严肃”
彭一心在完成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经济学位,以及取得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法学博士学位后,初出茅庐的她在纽约联邦法院工作,参与刑事检控案件。
“当时法官送给我一份礼物,是一个连底座的咪高峰。”彭一心解释,本身声音较为柔弱,就连法官也按捺不住,让她往后说话要大声一点。“法院是代表Authority(权威),但基于性别所限,在职位上显得有点差距”,因此法官的好意,令她时常提醒自己,即使是女性,亦要把声音放大。
后来,彭一心加入花旗集团,出任法律顾问一职。她直言,律师事务所的男女比例尚算平衡,但在金融机构,就往往是男多女少,而且大部分是身材健硕的外国壮男,她表示:“大声也不够,原来还要摆出一幅严肃样子,才能招架。”
千禧年正值科网全盛期,彭一心回流香港,并加入律师事务所,为中国企业购买飞机和进行交易。“当时的飞机交收方法很传统,那边安排交收,这边安排签约、过数。”彭一心表示,受美国时差影响,在复杂的交收过程中,难免有所延误,有客人为此责怪她,在电话一旁骂个不停。
“可能我是女性吧,换转是男性,客人应该不会破口大骂。”彭一心直言,事件令她学懂包容、要有韧力,凡事不易感到挫折。她透露,最后该客人向她的上司发出电邮,赞赏她解决困难的能力,成功协助交易完成。
彭一心的父母是亚洲联合基建(前称“俊和”)的创办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两老初期以承接小型工程起家,包括私人屋苑建设,被誉为长实的御用建筑商。彭一心自小在从事建筑的家庭长大,年少时经常陪伴父母走访地盘,明白建筑行业的艰辛。
遇事不抗拒 由零开始
父亲彭锦俊出生于1939年,那个年代并非“人人有书读”,但彭老很懂数学,自学算术,后来亦教导子女无论学习哪一科目,首要必定要学懂数学。
在数学的基础上,彭一心深深明白“Everything comes back to cycle”的原理,一切也是循环,成功人士的秘诀在于多功能性,愈多功能,愈易成功,“做人不需要太聪明,但做任何事情,也不要抗拒。”
彭一心表示,大家都是由零开始,不能自以为目标不可行或太遥远便放弃,因为“We all start from not knowing, nothing is too hard(大家都从不知道开始,没有什么是太难的)。”